Pages in topic:   < [1 2 3 4 5 6] >
请问:目前美国翻译市场的报价情况?
Thread poster: Seaguest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0:46
English to Chinese
+ ...
苦中作乐也能自得其乐 Feb 23, 2016

purpleclover wrote:

也向大家学习,彼此鼓励!
对我而言,能在家里工作还是不错的,幸而自己能苦中作乐,又能学到不少东西。以前在搞专业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语言文字中有这么多的学问和讲究。能穿梭在两种文字和文化中间也挺有趣的。刚刚开始读Ken Liu 翻译的《三体》,学习一下为什么好的文字能帮助原作获得雨果奖。

不管做什么,自己心情舒畅就好。世上有很多东西不是用金钱就能衡量的,也不是用金钱就能买到的。

我对《三体》及其原作者和翻译者都不了解,但大致看了一下有关介绍之后,我觉得 Ken Liu 帮原作获得雨果奖并非偶然。他自己就获得过雨果奖。换了别人,如果翻译者没有 Ken Liu 所具有的多元化背景和功力,也难以达到这样的成就。

刘宇昆:他把《三体》推向世界
http://bjwb.bjd.com.cn/html/2015-08/28/content_307661.htm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0:46
English to Chinese
+ ...
现在中国的某些最终客户也不差钱 Mar 29, 2016

J.H. Wang wrote:

ysun wrote:

jyuan_us wrote:

$0.15就已秒杀了大学教授的薪水

如果你在那个单价上有干不完的活的话。


能否秒杀美国大学教授的薪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0.15 or above x avg. 2,000 words/day x 300 days 并非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每年码字 300 天,其余时间去海滩码砂堆,或者在山上数夜空的星星。


每天翻译大约 2200 个单词,每年工作 300 天左右上就可以达到了。不过,我觉你们生活在美国,应该可以拿到更高的费率,甚至发展客户也更容易些。

时代变了,现在不是只有美国客户才肯付高价。中国的某些最终客户也不差钱。前不久,我翻了两篇都是万把字的专利申请书,中翻英。虽然是通过美国翻译社做的项目,但那两个最终客户都是中国的。由于急用,翻译社主动提出 $0.35/word 和 $0.40/word 的价格,并非是我趁人之危索取高价。那提出 $0.35/word 的 PM 还说,如果觉得 $0.35/word 低,他还可向上级请示。我回答说不必了。至于翻译社向其客户收什么价,我不得而知,但我相信他们绝不会做赔本买卖。

同是中国客户,国内翻译社普遍把价格压得那么低,难怪有人会翻出这种垃圾来: “A polycrystalline baby doll smell efficiency lake seeding particles, including baby purity of greater than 99.99999% of the seeding particle core”。这种垃圾,美国专利局是绝对不会批准的。

http://www.proz.com/post/2532421#2532421


 
Vivian Du (PhD)
Vivian Du (PhD)  Identity Verified
Netherlands
Local time: 17:46
English to Chinese
+ ...
小马过河 Mar 29, 2016

多谢老孙分享经验。对于入行尚浅的人来说,翻译市场如同庐山一样,难识真面目。初入此行,只好像小马过河一样,边走边试探。Proz 中文论坛上各位先行者的经验分享,无疑像路标一样,对我来说真是获益不浅,在此谢过。

送上香茗一盏: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0:46
English to Chinese
+ ...
谢谢 Mar 30, 2016

Vivian Du (PhD) wrote:

送上香茗一盏:

你太谦虚了!


 
Alan Wang
Alan Wang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Local time: 23:46
English to Chinese
+ ...
报价 Apr 4, 2016

美国宗教机构有钱又不交税,既然要在太平洋这边发展信徒,肯定舍得为翻书花钱。他们的书也是白送给信徒的。觉得还是要多考虑高质量留住客户,少考虑怕把客户吓跑。如果报价过低,可能反而得不到对方信任。

如果是直接客户,可能0.5美元都不会把对方吓跑。在youtube上我就看到有美国宗教机构做广告全球送书的,just ask for it.


 
Meixia Jordan
Meixia Jordan  Identity Verified
Germany
Local time: 17:46
English to Chinese
+ ...
价格 Apr 5, 2016

ysun wrote: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报价时,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报出一个自己觉得对得起自己的价。低于这个价,宁可不干,也不窝窝窝囊地干。换言之,即使因为报这个价而没拿到项目,也不后悔。俗话讲,“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处处不养爷,不如去投阿里巴巴!


大家好!很久没有来Proz了。今天打开网站就阅读到很多有意义的讨论,也发现许多新面孔。欢迎所有加入翻译行业的新朋友!
关于翻译价格的问题,我觉得孙先生上述发言大快人心。我认为,保障长期效益的唯一途径就是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方面,与此同时需要努力开发可靠的中介翻译公司或者最终客户,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依靠低价取胜而不注重质量也许能够获得短暂的利益,然而好名誉是买不到的。
我现在的业务主要来自数家长期合作的客户,并且会定期接到一些较大的项目。从第一个项目到现在,翻译价格稳步提升。如果新客户的价格低于我的要求,我会礼貌地解释和商谈,但是绝对不会委屈自己。我也意识到一些低价译者对市场的冲击,他们的翻译价格比我的校对价格还要低上几倍。其实这种现象是非常可悲的,翻译工作是辛苦的脑力工作,不是mass production。大家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所以千万要对得起自己。
说到底,真正追求质量的客户是愿意付合理价格的。 所以新同事们不要担心,努力保障质量,就不怕没有好客户上门!


Youdan Huang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0:46
English to Chinese
+ ...
非常同意你的看法 Apr 12, 2016

Meixia Jordan wrote:

我认为,保障长期效益的唯一途径就是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方面,与此同时需要努力开发可靠的中介翻译公司或者最终客户,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依靠低价取胜而不注重质量也许能够获得短暂的利益,然而好名誉是买不到的。
我现在的业务主要来自数家长期合作的客户,并且会定期接到一些较大的项目。从第一个项目到现在,翻译价格稳步提升。如果新客户的价格低于我的要求,我会礼貌地解释和商谈,但是绝对不会委屈自己。我也意识到一些低价译者对市场的冲击,他们的翻译价格比我的校对价格还要低上几倍。其实这种现象是非常可悲的,翻译工作是辛苦的脑力工作,不是mass production。大家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所以千万要对得起自己。
说到底,真正追求质量的客户是愿意付合理价格的。 所以新同事们不要担心,努力保障质量,就不怕没有好客户上门!

Meixia,

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翻译工作确实是一种十分辛苦的脑力劳动。如果不能得到应得的报酬,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真不如去从事别的行业。要想得到应得的报酬,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同时要保证翻译质量。如果靠低价竞争,以数量顶质量,就将始终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不但翻译水平无法提高,无法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对自己的身体也会有不良的影响。


 
Renquan Yang
Renquan Yang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Member (2007)
English to Chinese
+ ...
每人都有自己的路,都要探索 Feb 10, 2017

很久没在这里晃悠了。看到这个帖子有点意思,冒个泡。
咋说呢?国外国内两种价格体系是现实,每个下海游泳的人都得面对这个现实,首先考虑的活下来,然后才能说得上活得好。
低价路线可以作为入门级别的手段用,长期以此谋生显然没法维持。
笔译这个行当,从长远看,大概就两个方向,技术文献(包括但不限于:专利、产品说明书、实验手册、法律文�
... See more
很久没在这里晃悠了。看到这个帖子有点意思,冒个泡。
咋说呢?国外国内两种价格体系是现实,每个下海游泳的人都得面对这个现实,首先考虑的活下来,然后才能说得上活得好。
低价路线可以作为入门级别的手段用,长期以此谋生显然没法维持。
笔译这个行当,从长远看,大概就两个方向,技术文献(包括但不限于:专利、产品说明书、实验手册、法律文书等等)和非技术文献(人文类文献,小说、字幕)。CAT工具在技术文献笔译中会越来越普及,因此,从长远看单字价格肯定要走低的,没法,社会发展趋势就是如此,工具的先进性带来的就是单位产品价格的下跌。每个人在这种趋势前只能适应,想要逆潮流而动,很难,要么转领域转换行,转到CAT在五年内没法搞定的方向,例如非技术文献笔译。
借助CAT工具和经验的积累,熟练译员每天相对轻松处理6000字应该是标准工作量,以前我曾想,利用CAT辅助,每日八小时翻译一万字技术文献是否可行,如今已经基本上得出结论——在某些技术文献类型(例如专利)是基本可行的,前提是译者本身具有技术专家的背景,熟练使用CAT,手头有现成的TM和Term,阅读能力强大,每天八小时看技术文献的速度达到10000字,而且身体健康。达到这种状态,没有三年五载,没有每天五千字以上的工作量,谁也做不到。我猜测,未来在技术文献领域,很可能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即20%的人赚了80%的笔译费用。
关于PM的作用,我只能呵呵了。国外PM基本不懂中文,基本上没有技术背景,无法对技术译文的质量做出合理判断。也是啊,懂中文,有技术背景,为啥要干这种苦哈哈的活儿呢?所以,每次遇到PM返回稿件让我看,我都要仔细看看,再次评判一遍校对过的稿件。说实话,我不太相信他们找的校对人员的水平。目前为止,我就见过一个技术功底和文字水平俱佳的reviewer,不过人家是辉瑞公司的in-house专家,与此人做对手才真真有点意思。
翻译,如果是所谓的transcreation,那的确是个辛苦活儿,如果是技术翻译,那倒不见得是一个辛苦活,因为后者的用语和句式相对稳定,表达也相对平实,无需太多修辞成分,对有技术背景的译员来说相对容易上手,不过,做到多高的质量,就取决于客户需求了。我的原则是出多少钱,就给对应质量的译文,当然,最好稍微高一点,让对方感到物超所值。一句话,翻译行业就是一分钱一分货。
Collapse


Min Fang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0:46
English to Chinese
+ ...
由割草机想到CAT Feb 11, 2017

phdvet2001 wrote:

笔译这个行当,从长远看,大概就两个方向,技术文献(包括但不限于:专利、产品说明书、实验手册、法律文书等等)和非技术文献(人文类文献,小说、字幕)。CAT工具在技术文献笔译中会越来越普及,因此,从长远看单字价格肯定要走低的,没法,社会发展趋势就是如此,工具的先进性带来的就是单位产品价格的下跌。每个人在这种趋势前只能适应,想要逆潮流而动,很难,要么转领域转换行,转到CAT在五年内没法搞定的方向,例如非技术文献笔译。

小杨:

好久不见,不知一切可好?想必你一直在忙。

有个问题我一直想不通,那就是为什么使用CAT工具就必须降价或给用户折扣。我认为这不合理。打个比方,某公司把办公楼四周的草坪包给某工人去割,工钱是大致按照面积计算后给个总价,例如200美元。此工人用手推式割草机得花8小时才能割完。但后来,他自己花钱买了一台小拖拉机式的割草机,结果只用了2小时就割完了。那么,那公司是否可以只付原先总价的1/4,即50美元?

我觉得现在的问题在于,不少翻译自己就先打退堂鼓了。有不少人认为,采用CAT工具之后,翻译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程度不同的 match,翻译速度提高不少,因此给用户点折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结果,现在就形成了一股趋势,用户让你报价时,往往就要你报出CAT折扣。我认为,这种毛病就是翻译们自己惯出来的。我这个老顽固就是要逆潮流而动。迄今为止,我一直拒绝提供CAT折扣。当然,这样也就失去了一些机会,但我绝不后悔。大不了我买一台拖拉机式的割草机,去给那些大公司割草去。



 
Renquan Yang
Renquan Yang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Member (2007)
English to Chinese
+ ...
Reply to Ysun Feb 11, 2017

"打个比方,某公司把办公楼四周的草坪包给某工人去割"
老孙,你好。是的,最近十年都在忙碌生活,忙着琢磨CAT工具在技术文献翻译领域中的应用8-)。
你的这个观点,让我想起马云谈起电商与传统零售商之间竞争关系说过的那些话,大意就是:传统零售行业和电商的战争“说难听点,就像在机枪面前,太极拳、少林拳是没有区别的,一枪把你崩了。虽说有点血淋林�
... See more
"打个比方,某公司把办公楼四周的草坪包给某工人去割"
老孙,你好。是的,最近十年都在忙碌生活,忙着琢磨CAT工具在技术文献翻译领域中的应用8-)。
你的这个观点,让我想起马云谈起电商与传统零售商之间竞争关系说过的那些话,大意就是:传统零售行业和电商的战争“说难听点,就像在机枪面前,太极拳、少林拳是没有区别的,一枪把你崩了。虽说有点血淋林的感觉,但现实就是如此,12年前,谁能料到电商的力量如此强大?!以马云为代表的中国电商背后实际上有着强大的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支撑。而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迟早或正在越来越多延伸到传统翻译行业,CAT就是开路先锋,也许过不了过久,语音自动翻译软件也会冒出来。不知道诸位感觉如何,反正我已经越来越体会到不拥抱互联网不拥抱计算机技术,大概笔译之路怕越走越窄,口译吗,不了解,也没法说。到最后,也许只有翻译小说的人会活得挺滋润的,毕竟机器在近二十年内无法理解人类的心理和情感,文学艺术之类的内容恰恰是机器很难进入的领域。
资本的核心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保证一定水平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其永恒使命,为此才有了全球找翻译做业务的翻译行业新模式。
接着上面的话题谈,如果这个公司只能找到这个工人承包这个割草业务,那么价格自然容易稳定。如果工人自费掏腰包买个拖拉机割草机割草,提高效率降低消耗,那自然是工人受益,但实际上工人是投入资本购买机器的,这个成本必须要得到偿付才能平衡,而公司不会为机器购置付费。这样算来,工人的实际收益显然是下降了。问题是,割草业务市场不可能只有一个工人承包,总有后来者要挤入这个市场吧,后来者挤入市场的重要利器就是价格,当然是保证一定质量前提下的价格。否则公司很难禁得起质量相等,而价格相对更低者的诱惑。除非工人垄断了整个割草市场,谁要进来,都要经过他允许,不过如此一来,他还有必要割草吗?:)
技术翻译行业最终的趋势可能是高度分工的专业自由译者借助CAT工具和自己的专业技术背景各自占有一席之地,向客户提供质量符合其期望的译文。现在的公司在软件开发商的教育下已经知道CAT工具的“妙处”,自然不会轻易放弃降低成本的手段,因此,CAT价格最终会占据主流。当然,如果译员都像老孙你这样有叫价的资本并且公司的确看重且能识别译文质量高下,那么译员的收费自然可以上去,优质高价,合情合理。所以客户的需求和质量观念和质量评估能力是决定其接受报价的因素之一。
译员如果能够与直接用户对接的话,其实双方都是赢家,译员能够拿到合理的价格,终端用户公司能够合理降低费用。问题出在哪里?翻译公司和机构。目前,全球的翻译公司基本上都是外包模式,接活,找下家,而下家没准还会再下家,如此循环,到最后,真正干活的人没赚钱,钱都留在中间环节里了。因此,从这点看,很像从前的传统零售商体系。而CAT工具和网络就是自由译者的利器,其实每个自由译者都可以视为一人制公司,如何成功经营这个微型公司,就看个人的思维模式了。
拉拉杂杂说了半天,一句话,CAT是个工具,就看个人怎么用了。放着这么好用的工具不用,实在可惜啊。强大的工具+不断强化的专业背景,大概是每个职业自由译者安身立命的唯一法宝。翻译公司嘛,自然也不会放这么好的牟利工具不用,所以趋势就是CAT工具扩散和不断升级,而工业化生产模式的推广,必然导致单位价格下跌。机器制鞋机代替鞋匠已经是历史,CAT翻译工具逐步挑大梁也是业内难以避免的趋势。是拥抱还是抵抗,就看个人选择了。互联网时代下,自由译员也要具有互联网思维模式,现在不已经面临机关枪的扫射了吗。“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专业译员的核心业务,今后将是审校和向客户提供更多所需的服务,唯有如此,价格和价值的问题才不是问题。
Collapse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0:46
English to Chinese
+ ...
CAT工具 Feb 11, 2017

小杨:

元宵节好!CAT工具的优越性是毋庸置疑的。其实我“琢磨CAT工具在技术文献翻译领域中的应用”也已经琢磨了十余年,也用了十余年,但还没琢磨透。 不过,今天早上我首先琢磨的是什么元宵好吃、如何把元宵馅妥善地包进去,以免煮成一锅糊糊。

... See more
小杨:

元宵节好!CAT工具的优越性是毋庸置疑的。其实我“琢磨CAT工具在技术文献翻译领域中的应用”也已经琢磨了十余年,也用了十余年,但还没琢磨透。 不过,今天早上我首先琢磨的是什么元宵好吃、如何把元宵馅妥善地包进去,以免煮成一锅糊糊。

回到割草话题。以割草为比方,也许不完全恰当,因为与翻译相比,割草毕竟是简单劳动。但我想说明的观点正是如你所说的:“但实际上工人是投入资本购买机器的,这个成本必须要得到偿付才能平衡,而公司不会为机器购置付费。这样算来,工人的实际收益显然是下降了”。因此,如果那公司不但不维持200美元的价格,反而从200美元降到50美元,显然是不合理的。当然,也许另外会有人开着割草机前来说,他愿意接受50美元的价钱。那么,我要是前面那位工人,我就会马上开着割草机离开,因为割草这个市场其实很大。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实际上,尽管一样是割草,不同的人割出来的效果也还是不一样的。价格最低者未必就代表价廉物美。


对于技术翻译,我认为并非有了CAT工具就万事大吉。如果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很多技术文献是翻不了的。我们虽然能翻医药专利,但也不一定能翻IT方面的专利。所以,面对较少的竞争,翻译技术文献的人应该可以比翻译小说的人活得更滋润。翻译小说的确不易,比如我就翻不了。有时,我哄小孙女睡觉,她就要我给她讲故事。我讲着讲着,她还没睡着,我自己倒先睡着了!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只要懂两种语言就可以翻译小说(当然我不认同这种观点),结果很多滥竽充数者也在翻译小说。所以,翻译小说的价格难以提高。


[Edited at 2017-02-11 21:19 GMT]
Collapse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0:46
English to Chinese
+ ...
翻译速度问题 Feb 11, 2017

phdvet2001 wrote:

借助CAT工具和经验的积累,熟练译员每天相对轻松处理6000字应该是标准工作量,以前我曾想,利用CAT辅助,每日八小时翻译一万字技术文献是否可行,如今已经基本上得出结论——在某些技术文献类型(例如专利)是基本可行的,前提是译者本身具有技术专家的背景,熟练使用CAT,手头有现成的TM和Term,阅读能力强大,每天八小时看技术文献的速度达到10000字,而且身体健康。达到这种状态,没有三年五载,没有每天五千字以上的工作量,谁也做不到。我猜测,未来在技术文献领域,很可能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即20%的人赚了80%的笔译费用。

关于翻译速度,不知你所说的“字”是指中文字还是指 word。因为10000中文字只相当于约6000 words。你说“每天相对轻松处理6000字”,如果是指中文字,那就是翻译将近4000 words。要在八小时内翻译4000 words,而且要保证翻译质量,我觉得还是相当紧张。八小时看10000字的技术文献,应该问题不大。但要在八小时内翻译10000字,而且要保证质量,那就很难做到。以前有人说可以同声译的速度来做笔译,或说翻译速度取决于打字速度,我不知这样翻译出来的东西,如果不经过进一步修改、润色,那质量将会是什么样。

我去年元月在四星期内做了一个十二万 words 的项目,是某炼油厂脱硫装置的设计文件,结果搞得很疲劳、很紧张。由于我以前给同一家客户翻译过许多类似文件,所以我可以充分发挥CAT工具的作用。否则,我不可能在四星期内完成此项目。尽管客户付了 rush fee,但我交稿时对客户说,下不为例。如果身体搞垮了,钱又有什么用?偶尔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冲刺一下,问题倒不大。但如果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去跑马拉松,肯定谁也跑不下来。


 
Renquan Yang
Renquan Yang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Member (2007)
English to Chinese
+ ...
元宵节快乐:P Feb 11, 2017

ysun wrote:

phdvet2001 wrote:

借助CAT工具和经验的积累,熟练译员每天相对轻松处理6000字应该是标准工作量,以前我曾想,利用CAT辅助,每日八小时翻译一万字技术文献是否可行,如今已经基本上得出结论——在某些技术文献类型(例如专利)是基本可行的,前提是译者本身具有技术专家的背景,熟练使用CAT,手头有现成的TM和Term,阅读能力强大,每天八小时看技术文献的速度达到10000字,而且身体健康。达到这种状态,没有三年五载,没有每天五千字以上的工作量,谁也做不到。我猜测,未来在技术文献领域,很可能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即20%的人赚了80%的笔译费用。

关于翻译速度,不知你所说的“字”是指中文字还是指 word。因为10000中文字只相当于约6000 words。你说“每天相对轻松处理6000字”,如果是指中文字,那就是翻译将近4000 words。要在八小时内翻译4000 words,而且要保证翻译质量,我觉得还是相当紧张。八小时看10000字的技术文献,应该问题不大。但要在八小时内翻译10000字,而且要保证质量,那就很难做到。以前有人说可以同声译的速度来做笔译,或说翻译速度取决于打字速度,我不知这样翻译出来的东西,如果不经过进一步修改、润色,那质量将会是什么样。

我去年元月在四星期内做了一个十二万 words 的项目,是某炼油厂脱硫装置的设计文件,结果搞得很疲劳、很紧张。由于我以前给同一家客户翻译过许多类似文件,所以我可以充分发挥CAT工具的作用。否则,我不可能在四星期内完成此项目。尽管客户付了 rush fee,但我交稿时对客户说,下不为例。如果身体搞垮了,钱又有什么用?偶尔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冲刺一下,问题倒不大。但如果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去跑马拉松,肯定谁也跑不下来。


老孙,你都含饴弄孙了,所以钱对你来说,恐怕没有如我等上有老下有小的人那么迫切,因此你完全有条件慢悠悠地做,而且谁开的条件符合我的要求,就做,要不就不干。俺等不行啊,没有中长跑的速度和耐力,到后来就会被淘汰掉。另外,百米冲刺跑长跑,谁都会倒下,显而易见,这肯定不是明智的策略。
我所说的字数,指原文,英文单词。就技术翻译而言,6000英文对应约11000汉字(1:1.8左右)。技术翻译,顾名思义,技术背景+翻译功底,没有技术功底而去尝试翻译技术文献,属于自找苦吃。我现在完全放弃跨专业领域翻译的幻想,一心一意做好自己擅长的领域即可,除非哪天形势需要,主动再去学个专业,不需要太多实践操作经验的那种专业,也许就可以做另一个领域的翻译了。小说翻译,严格说是再创作过程,也是个职业化的行当。你说很多人去做小说翻译,那只能反映一个错觉:看得懂英语,就能做翻译。其实,翻译行业到如今也变成职业译员的行业了,练手的是不少,入门的更多,然而真正堪用的又有多少呢?只有在某个行业混迹三五年的老鸟基本上才能提供有一定质量的译文。然而市场偏偏就是多样化的,高中低需求皆有,因此,各级译员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说来说去,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就好。

我坚信:翻译行业是一分钱一分货,低价对应低质量,高价对应高质量。不过客户需要教育甚至教训才会知道谁能够提供高质量译文。这一点,你我观点相同。需要高质量译文的客户不会吝啬翻译费,问题是他需要知道谁能长期提供高质量的译文。另外,很多情况下,终端用户本身也不太需要高质量译文,因此,译员只能随行就市啦。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0:46
English to Chinese
+ ...
如履薄冰 Feb 12, 2017

小杨:

我倒没有刻意慢悠悠地做。每次拿到一个项目,还是想尽快做完,因为赶早不赶晚是我的习惯。不过,我现在已经不再积极发展新客户了,而且把 Proz.com 上的 profile 也给删了。我之所以不愿匆匆忙忙地做,主要是因为不想砸自己的牌子。另外,欧美客户的质管程序比较严格,如果被他们(或 editor/proofreader)抓住一、两个较严重的错误,即使其余部分翻得再好�
... See more
小杨:

我倒没有刻意慢悠悠地做。每次拿到一个项目,还是想尽快做完,因为赶早不赶晚是我的习惯。不过,我现在已经不再积极发展新客户了,而且把 Proz.com 上的 profile 也给删了。我之所以不愿匆匆忙忙地做,主要是因为不想砸自己的牌子。另外,欧美客户的质管程序比较严格,如果被他们(或 editor/proofreader)抓住一、两个较严重的错误,即使其余部分翻得再好,这个客户也丢定了。 有些 editor/proofreader 确实就是处心积虑想把 translator 的饭碗砸掉,从而取而代之。因为大家都不愿做吃力不讨好的 editor/proofreader。美国还有不少翻译买了保险,以防翻译质量出问题被客户告。以前有位同仁在论坛上说过,翻译时如履薄冰。这是我们翻译生活的真实写照。

你的情况,我可以理解。但我觉得,还是不应靠速度取胜。你说你每天轻松处理6000英文单词,那我就更做不到了。当然,我的手脚确实比较慢。我上大学时是个还算凑合的长跑运动员,但跑百米就总得不了名次。 为了测试自己的翻译速度,我也在一天之内翻过10000 多英文单词。但对这样翻出来的东西,我还是不大满意,仍要花不少时间修改后才能交稿。另外,一天、两天这样干倒无妨,若天天这样干,肯定会影响健康。大概国内翻译公司交稿期都掐得很紧,谁干得快,谁就能多拿项目。我觉得以你的专业背景,直接与国外客户联系,应该不难以较高价格拿到项目。如果把价格提高一倍,你每天只要翻译3000英文单词,就可拿到同样的报酬,质量肯定还能进一步提高。

你上面提到的“辉瑞公司的 in-house 专家”技术功底和文字水平俱佳。我想,辉瑞公司不会总让这样的人花很多精力及时间来做 reviewer 或 translator,因为那不是他的“正业”。他应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干。许多像辉瑞公司这样的客户,主要还得依靠外部的翻译。苹果公司内部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的精英也不少,但苹果公司翻译东西主要也得靠外包。虽然苹果官网上出现了“比更大还更大”(Bigger than bigger),但那不是他们的错。 我扯这些的目的就是想说明,翻译技术资料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Collapse


 
Renquan Yang
Renquan Yang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Member (2007)
English to Chinese
+ ...
路在脚下 Feb 12, 2017

ysun wrote:

小杨:

我倒没有刻意慢悠悠地做。每次拿到一个项目,还是想尽快做完,因为赶早不赶晚是我的习惯。不过,我现在已经不再积极发展新客户了,而且把 Proz.com 上的 profile 也给删了。我之所以不愿匆匆忙忙地做,主要是因为不想砸自己的牌子。另外,欧美客户的质管程序比较严格,如果被他们(或 editor/proofreader)抓住一、两个较严重的错误,即使其余部分翻得再好,这个客户也丢定了。 有些 editor/proofreader 确实就是处心积虑想把 translator 的饭碗砸掉,从而取而代之。因为大家都不愿做吃力不讨好的 editor/proofreader。美国还有不少翻译买了保险,以防翻译质量出问题被客户告。以前有位同仁在论坛上说过,翻译时如履薄冰。这是我们翻译生活的真实写照。

你的情况,我可以理解。但我觉得,还是不应靠速度取胜。你说你每天轻松处理6000英文单词,那我就更做不到了。当然,我的手脚确实比较慢。我上大学时是个还算凑合的长跑运动员,但跑百米就总得不了名次。 为了测试自己的翻译速度,我也在一天之内翻过10000 多英文单词。但对这样翻出来的东西,我还是不大满意,仍要花不少时间修改后才能交稿。另外,一天、两天这样干倒无妨,若天天这样干,肯定会影响健康。大概国内翻译公司交稿期都掐得很紧,谁干得快,谁就能多拿项目。我觉得以你的专业背景,直接与国外客户联系,应该不难以较高价格拿到项目。如果把价格提高一倍,你每天只要翻译3000英文单词,就可拿到同样的报酬,质量肯定还能进一步提高。

你上面提到的“辉瑞公司的 in-house 专家”技术功底和文字水平俱佳。我想,辉瑞公司不会总让这样的人花很多精力及时间来做 reviewer 或 translator,因为那不是他的“正业”。他应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干。许多像辉瑞公司这样的客户,主要还得依靠外部的翻译。苹果公司内部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的精英也不少,但苹果公司翻译东西主要也得靠外包。虽然苹果官网上出现了“比更大还更大”(Bigger than bigger),但那不是他们的错。 我扯这些的目的就是想说明,翻译技术资料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现在国内的业务就限于以前的几个熟人。五年前转向国外客户,不过期间其他事情太多,这方面进展有限,目前正在努力开拓中。
技术翻译的量显然只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越来越多起来的。能够做好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活儿,就活得还行。随着国内经济的膨胀,中译外的活儿估计会越来越多的。我还是那个观点,中译外,初译基本上只有国内人搞得定,纯老外基本上就干个装修润色的工作,中文良好而技术背景扎实的老外犯不着走翻译这条路。目前机器翻译对中译外还是很难搞得定的,原因在于中文是表意文字型语言,而非中文的外语大多是表音文字型语言,表意到表音,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书写规则差异巨大,中文表述又非常灵活,所以中译外的难度大。最近瞄着一个领域:自然语言处理,希望从这里找到点灵感,看看如何借助这方面的东西,在保证一定子质量水平的前提下,提高翻译能力。
你上面说四周干个十二万字的活儿,而且从你的描述看,应该是个系列案,如果工具熟练,实际工作量应该可以缩减到三周甚至二周,这样,费效比更高。不知道你用哪种CAT辅助。CAT如同跑车,扎实的驾驶技术是基础,没有这功底,再好的跑车也跑不快。不过有了好的技术功底,还真要琢磨如何人车结合,充分发挥跑车的能力,保证质量一定的前提下,耗时最短,这样才有点意思。
越来越觉得,今后技术翻译的重点在于阅读和审校,机器翻译会越来越多代替人干那些费力的杂活,比如查词,比对,检索等等。总之,机器干好机器的活儿,人做好人擅长的活,两者结合,大概最完美。


 
Pages in topic:   < [1 2 3 4 5 6] >


To report site rules violations or get help, contact a site moderator:


You can also contact site staff by submitting a support request »

请问:目前美国翻译市场的报价情况?






TM-Town
Manage your TMs and Terms ... and boost your translation business

Are you ready for something fresh in the industry? TM-Town is a unique new site for you -- the freelance translator -- to store, manage and share translation memories (TMs) and glossaries...and potentially meet new clients on the basis of your prior work.

More info »
Trados Studio 2022 Freelance
The leading translation software used by over 270,000 translators.

Designed with your feedback in mind, Trados Studio 2022 delivers an unrivalled, powerful desktop and cloud solution, empowering you to work in the most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 way.

More info »